2025年7月18日至2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医药类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医学物理通科教育工作组工作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兰州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近60所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黄河之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下的医学物理教育教学”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魏斌副教授主持。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翔教授致欢迎辞,介绍了兰州大学及学院的悠久历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代表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致辞,强调要以AI赋能教学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进行了致辞,阐述提高医学物理教育覆盖面及普及度的重要性。山东大学刘建强教授代表大学物理教指委医药类工作委员会及医药类大学物理虚拟教研室致辞,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现状及近期工作安排。
会议设13个邀请报告。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佳文院士以《新一代重离子治疗装置》为题,介绍了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全面介绍了物理学发展对于放疗设备与技术演进的推动;王青教授剖析《AI时代的物理教育》,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物理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数智化时代如何提高教育效率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出了宝贵建议。邱杰教授梳理了全球放疗设备迭代史,强调物理师与临床医师深度融合的必要性;王建波教授分享兰州大学“分级教学、分类培养”经验,提出“厚基础、宽出口”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魏斌副教授介绍了雨课堂及AI技术支持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桑海波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建设及期刊建设的探索实践”为题,介绍了教学实践与论文发表以及期刊建设等内容的关联性和必要性;刘凤芹教授结合医学物理教材编写实践,为教材升级提供范式;华东师范大学汪红志作了题为“AIGC和机理模型双驱动的医学影像数字孪生系统研发与应用”的报告,就未来医学影像系统开发研究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思路和想法;山东中医药大学杜颜伶、西南医科大学杨梦婷、重庆大学浦贤洁、同济大学谢双媛等4位教师分享了虚拟仿真实验、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医用物理学课程数智化建设等教学创新案例,展示了“小课堂”如何撬动医药人才培养。刘建强教授作了题为“医药类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与2025计划”的报告,梳理了本届医药类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介绍了2025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内容。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医药类工作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和医药类大学物理虚拟教研室2025年工作会议,交流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规划与要点,并布置了相关工作。
本次会议介绍的医学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国内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各高校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为今后我国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学改革和研究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本科教学新基建、助力了新医科建设、有助于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学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