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专题讲述会,并代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汇报工作。我的汇报题目是“抢抓改革机遇、助推学院发展”,这也是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环节。
十年前,在兰州大学100周年校庆之际,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了兰州大学,对兰州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并指示:兰州大学要树西北特色、办一流大学。今年的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甘肃、来到兰州,对甘肃的发展及文化建设再次作出指示,迎来甘肃发展的好机会,也迎来兰州大学发展的好机会。习总书记视察培黎职业技术学院时有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中,习总书记背后墙上清晰地写有一个标语:“人人皆可成才”,这是习总书记对年轻的同学们最好的寄语。作为高校的教师,我们努力工作,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有能力的有用之才,能为国家发展、民族兴旺贡献力量,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可堪重用之才!
国家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高等教育。2015年,国家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2015年10月,中央发文,颁布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方案,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兰州大学被纳入36所“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行列。其后,一系列相关文件不断发布,特别是,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随后,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教育大会相继召开,教育部的各种关于高等教育的文件相继发布,国家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及学科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会,对学院师生的观念理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在差不多2年前,即2017年的下半年,当我提教学改革时,听得比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话是“改革?改什么呀?二三十年就这么教过来的,不是挺好的吗?!”,但是,到现在,即2019年,听得比较多的是“改肯定是要改,但怎么改?”。这种态度的转变,说明学院改革思想统一了,改革意识增强了。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大胆尝试,启动了以“教学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的探索之旅。2017年9月牵头申请新工科项目,动议教学改革,随后成立了15个基层教学组织,即教研室,组建课程群,全面梳理课程体系;2018年3月,新工科项目获批,成立10个工作小组,全面推动学院“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6月,成立学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届校友高端论坛;2018年9月,列入兰州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立教研室、党支部、工会“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纳入一个统一框架;2019年3月,新工科项目中期检查获评优秀,启动科研团队建设;2019年6月,落实“团队办院”理念,实施绩效分配改革;7月,成立校友会物理分会,企业“定制班”开展实践实习;9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立,申报“一流本科”专业和“拔尖计划2.0”培养基地。这一系列的举措,全面调动了学院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出访兄弟院校单位、教研室会议、教学研讨、课程梳理、集体备课、企业走访、校企合作、小班讨论、招生宣传、学术交流、校友交流等等活动空前活跃,全院师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学院师生两年多的努力,凝心聚力,综合改革的初步成效出来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截止前三季度,横向经费的入账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达到545万元,几乎是前些年的2倍。学院在近年的各种运动会、歌唱比赛、文艺晚会等集体活动中,也取得近几年的最好成绩,展现了学院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学院在离退休教师慰问,教职工联谊及党政班子开放日等,也积极组织活动,展现学院“和谐奋进”的大家庭。学院在文化传承方面也积极开展工作,出版段一士手稿系列丛书,宣传“隆基担当”,积极凸显兰大“物理现象”。学院党政团结,共同打造“三位一体”组织体系,积极开展管理培训,管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总体来说,通过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学院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据前不久的学校工作会议通报,截止前三季度,学院目标工作任务完成突出,达到86%。
尽管学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院的工作离“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上周五,学院召开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在听了严纯华校长和各位委员的发言后,这种差距感觉更为明显。会后,我跟严校长汇报,感觉学院的格局还太小,学院的高度还太低,还要倍加努力。
回首两年多走过的综合改革之路,既有奋斗的喜悦,也有“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无奈。“校办院”转变为“院办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院办校”着眼点在学院,就好比一台具备某种功能的“机器”,需要相对独立地运转。随着改革的深入,之前的各种利益格局不复存在,而激励机制需要解决的核心就是“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的差别。学院逐步形成“个人-团队-学院”的办学模式,即个人贡献团队、团队贡献学院,而绩效分配是“学院-团队-个人”,即学院考核团队,团队考核个人,学院不干预团队对个人的绩效考核。如果把学院作为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的话,学校要定政策、把方向,而且还要提供足够的燃料,驱动学院的发展。而学校职能部门要落实政策,尽量避免“偷工减料”,就好比机器运转需要的润滑油。而学院在确保“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在教学上,要梳理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在科研上,要组建团队,提升科研实力;在社会服务上,要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只有促进这些内涵的发展,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吴岩司长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难处是教材,我非常赞同,并且能够体会到作为老师的痛处。
既已扬帆,即便惊涛骇浪,当勇往直前!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行路难 其一》中的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那个年代,李白空怀抱负,只能坐等未来。而现在,“未来已来”,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之时,也是实现理想,大有作为之时,我把这几句诗改一下,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行路难!行路难!记嘱托,担使命。长风破浪正当时,云帆飘扬渡沧海。”
谢谢大家!